课程简介
《建筑电气控制技术》课程为高职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实践性和综合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其课程包含有基本电气控制电路;常用建筑电气控制电路应用分析;可编程控制器的原理与应用等,该课程既强调理论学习又与实际工程应用结合紧密且应用广泛,意在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以适应现代化建筑行业的岗位需求。
课程目录
-
一:课程概述视频
-
二:课程思政案例与元素
-
项目1:低压电器元件选用
-
项目2:典型电气控制电路的设计与应用
-
项目3:典型建筑电气设备控制电路分析
-
项目4:建筑施工常用设备电气控制
-
拓展项目:电梯的运行控制
-
拓展项目: 三菱可编程控制器基本指令及其应用
-
拓展项目:定时器与计数器的应用
课程标准
适用对象:高职三年制
适用专业: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
课程类别:专业课
修课方式:必修课
教学时数:63学时
总 学 分:3分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一)课程定位
该课程是高职高专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中一门综合性较强的专业课程。
(二)学习领域目标
1.专业能力目标:
1)具有熟练掌握各种低压电气元件使用能力;
2)具有针对继电—接触器控制典型电路的工作原理及线路分析技能;
3)具有正确设计控制电路的能力;
4)具有熟练掌握三菱可编程控制器的基本指令用法能力;
5)具有熟练掌握可编程控制器编程规则和方法能力;
6)培养学生搜素资料、阅读资料和利用资料的能力。
2.社会能力目标和方法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敬业乐业的工作作风。
4)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
5)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
(三)前导课程
《建筑电工学》
(四)后续课程
《建筑供配电技术》、《建筑电气消防系统》
二、课程内容标准
工作任务划分及学时分配
序号 | 工作任 务 | 知识点 | 训练或工作项目 | 教学重点 | 教学内容 | 建议学时 |
1 | 项目1:低压电器元件选用 | 元件的认知与使用 | 各种低压电气元件的使用 | 低压电气元件的原理与使用 | 1.电器的基本知识; 2.常用开关电器的认知与应用 3.熔断器的认知与应用 4.主令电器的认知与应用 5.接触器的认识与应用 6.继电器的认知与应用 | 16 |
2 | 项目2:典型电气控制电路的设计与应用 | 典型控制电路的设计 | 典型控制电路的分析与控制 | 典型控制电路的连接 | 1.建筑电气图的基本知识 2.电气原理图的绘制原则及分析 3.电气控制电路的保护环节 4.三相异步电动机直接启动控制 5.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降压启动控制 6.笼型交流异步电动机电路的控制 | 28 |
3 | 项目3:典型建筑电气设备控制电路分析 | 给水、排水、消防泵、排烟风机系统的电气控制 | 给水、排水、消防泵、排烟风机系统的电气控制电路分析 | 给水、排水、消防泵、排烟风机系统的电气设备控制 | 1.生活给水泵的电气控制 2.排水泵的电气控制 3.消防泵的电气控制 4.排烟风机的电气控制 | 12 |
4 | 项目4:建筑施工常用设备电气控制 | 1散装水泥装置与混凝土搅拌机的电气控制电路认知; 2.塔式起重机的电气控制。 | 1.散装水泥装置与混凝土搅拌机的电气控制分析; 2.塔式起重机的电气控制分析。 | 1.散装水泥装置与混凝土搅拌机的电气控制设计; 2.塔式起重机的电气控制设计。 | 1.散装水泥装置与混凝土搅拌机的电气控制; 2.塔式起重机的电气控制。 | 7 |
三、课程实施建议
(一)教材选用与编写
1、教材选用要以培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为指导思想,贯彻高职高专培养目标,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材与实际的结合、操作与管理的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材。
2、以本课程标准为依据自编教材。
3、教材要充分体现项目课程设计思想,以项目为载体实施教学,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职业能力。
(二)教学建议
1、针对于学生基础技能薄弱,建议加大基本专业技能的培养(如通过让学生在学校里学习一段时间的理论,再去工厂里面实践,通过工学结合的方法加强对组件生产工艺各个环节的技能培训)。
2、学生的抗压能力较弱,可以增加学习强度,在考核方面加强考核力度,提高考核标准。
3、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和训练,增强学生适应社会、适应企业的能力,改善学生眼高手低、没有责任心、缺乏团队合作精神等问题。
4、加强教育教学引导,培养学生广泛的学习兴趣,不断改善他们的知识结构。
5、把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道德的学习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丰富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使学生真正提高学习能力、职业能力和社会能力。
6、结合岗位需求,提高专业教学的针对性,有的放矢。
7、将学生职业规划培养纳入日常教学体系。
8、让学生在走入社会前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加强思想教育。
(三)教学基本条件
1、授课教师条件:具有较强的实践经验
2、实训设备条件:具有电气控制实训车间
四、教学评价
(1)学业评价:学生考试成绩,统一采用百分制,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占30%,平时成绩占70%(含作业、提问、课堂讨论、测验、实验、实习、出勤、听课的学习态度等)。具体比例在教学大纲中规定。评定学生考查课程的成绩,可采用等第评分制,一般分优、良、及格和不及格差。
(2)过程和目标评价相结合,结合课堂提问、现场操作、模块考核等手段,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核,注重平时采分。注重考核学生所拥有的综合职业能力及水平,在教学中分任务领域评分,课程结束时进行综合考核。突出阶段评价、目标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关注评价的多元性。
五、教材及参考资料
(1)教辅材料
(2)教材选用与编写
(3)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4)工学结合
(5)网络资源
(6)仿真软件